推荐新闻

联系我们

联系人:客户经理
电话:0913-5770848 13209187018
传真:0913-5770848
邮箱:saizhong@126.com
地址:陕西省合阳县王村工业区九号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新闻正文

攻克细胞修复难题 减肥减霾净化空气
作者:赛众管理员  来源: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2017-11-10 浏览次数:

“交换法”是作物保健的必须措施,也是消除作物代谢机能障碍,拯救细胞死亡,减肥减霾、净化空气的一把金钥匙广泛应用,潜力巨大,功能无穷。

“霾”虽是大气污染物,其实又是可利用之物。氨(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可以和水以及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燃煤,汽车尾气,农田、水田、养殖场(池)、化工企业等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在大气中先被氧化为气体的硫酸、硝酸,再与空气中的氨气相遇,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吸水后膨胀即形成PM2.5,其吸光作用极强,这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因子。据研究统计,我国每年氨排放量在1000万吨以上,SO2排放量在19万吨以上。

    农作物所需主要营养有氮、硫等。其获取营养三途径分别为:液相、气相、固相。但在具体的作务中,重视液相,即水的补充;忽视气相,放任作物自由运转;着重固相投入,且每年无节制的一价元素(N、P、K)施用,造成叠加积累,土壤二价阳离子下降,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根系生长环境不健康,破坏了作物硅细胞壁及营养转换运转传递能力,使作物气相营养获取能力下降,消纳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及霾物,呼出负氧离子的交换量达不到五分之一。造成全社会不惜财力人力治霾,但农业还要持续投入氨、氮、硫的窘境。如何强化作物细胞修复功能,增加呼吸底物供应,提高作物呼吸速率,抵防作物细胞器官造成活性氧伤害,强化作物活性氧伤害防御机制和防御体系,增强作物体内净化解毒功能,增加交换量,提高消纳度量,降低氨氮使用成本,净化大气,是新型农业科技的前沿课题,也是“减霾”的主要课题。

赛众公司多年攻关,开发出系统的环境治理技术体系---“交换法”,其核心是作物保健。通过强壮作物根系和植株的吸收功能,使作物成为“制氧机”、“吸纳仓”,提高作物与大气之间的交换速率,负氧离子与霾物质的交换量提高到五分之三,净化空气,减轻雾霾,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起到先锋军作用。

赛众公司创立的“交换法”创新技术,具有颠覆性,在多年农业示范应用中受到广大农户的称赞。在中国式有机农业栽培技术推广中,诸多用户开展土壤保健,防治了土壤病、土传病害,消除了土壤板结,净化了土壤,营造了健康的根际环境,减少或杜绝了化肥施用量,保障了作物健康生长,取得连年优质高产,创造多个高产奇迹,受到国内著名涉农媒体的连续报道。

人为干扰修复作物细胞,强化交换度量,提高作物健康生长指数的课题,是赛众科技继续研究开发的重点。将以实践为导向,进一步完善作物细胞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和应用产品的作用机理,唤醒广大农民对农作物活性氧中毒及细胞坏死植物抗氧化理论的认识,关注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性,开展作物保健,户户掌握“交换法”,为“减霾”、“减肥”与净化大气,提高我国农业作物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当前,全社会正深入贯彻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及治理面源污染的部署要求(一控就是控制农业用水的总量;两减,就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基本,是指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做到资源化利用),重点治理农田化学污染和过度施肥问题,同时结合治理耕地、水田、河流、死水沟等向空间散发致霾物质。土壤、水体、大气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应该打好组合拳,不但要围绕减煤、控车、抑尘作好大气治理工作,更要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重点,以土壤污染治理为突破口,加快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行绿色、生态生产方式,还土壤原生态,把该减的果断减下来(化肥、农药),该治理的确保治理到位(酸化、盐碱、板结),综合部署防、控、治,力争短期内取得“碧水、蓝天、净土”区域治理成效。

“霾”虽是大气污染物,其实又是可利用之物。从农业的角度,我们提出新的“减霾”思路:治理修复土壤、水体,通过改善根系微环境,促进植物上部健壮生长,增加叶片表面积微孔张力度,增强其呼吸转换功能,使作物都成为“制氧机”,从而提高挥发到空气中的氨的利用率,大幅减少其散发量,化解农作物“碳饥饿”难题,减少化肥投入,减轻雾霾的发展发生。目前,众多种植者不甚了解作物获取营养三途径,液相、气相、固相,三相比例不匹配,着意固相投入造成农作物因盲目过量施用大量元素(N、P、K),导致土壤酸化、板结,根系生长环境不健康,破坏了其硅细胞壁及营养转换运输能力,使农作物的呼吸交换量达不到五分之一。我们认为,通过土壤和水体治理,可以将此比例提高到五分之三。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降低,雾霾失去活跃的基础,蓝天白云,清空红日将持久展现。大量的试验示范已经证明,赛众土壤、水体、大气修复、治理专利技术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杜绝化肥的使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有机,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格局。

可见,治理雾霾应该与农业绿色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农业增绿了,雾霾自然会减下来,而且,还能实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标,可谓毕其功于一役。基于此,我们提出创建“健康田园”这一活动,通过治理土壤污染、酸化、板结、退化,产出绿色、生态、健康农产品,实现土壤保健—植物保健—人体保健的最终目标。

一、环境污染(雾霾)现状及成因

从整体看,我国空气污染(雾霾)主要集中于京津冀及山西晋中平原地区,西北地区较少出现重度雾霾,唯独陕西关中地区总会连带形成重度雾霾。除自然形成的地理条件之外,人为因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重度雾霾经沉降,受害最大的除我们人类外,还有我们脚下赖以生存的土壤,污染物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再经土壤传导到地下,污染地下水,最终危害人类自己。

以往的研究认为,工业污染、燃煤污染、施工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及外来污染,被认为是PM2.5的五大来源。虽然雾霾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治理,收效仍不明显。近年来,多位环境领域的科学家调研发现,关于雾霾形成的因子,农业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领域,氨污染是我国重雾霾天气最大元凶之一,而氨污染的主要来源就是农业生产中盲目超量使用化学肥料所致。

    氨(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可以和水以及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燃煤、汽车尾气等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先被氧化为气态的硫酸、硝酸,再与空气中的氨气相遇,反应生成硫酸铵、硝酸铵等颗粒物。这些颗粒物吸水后膨胀即形成PM2.5,其消光作用极强,是雾霾天气的主要因子。据研究统计,我国每年氨排放量在1000万吨以上。那么,氨的排放都有哪些方面呢?

1、农用化肥排放

现代农业成为氨污染的最大来源。农业种植要施用大量化肥,但是化肥的利用率不到三分之一。不能充分利用的氮、磷、钾等元素,部分变成硝态氮渗入地下水,部分变成氨态氮进入空气。其中氨挥发是氮肥气态损失的最重要途径。因此,过量施用的氮肥成为空气中氨污染的重要来源,。据统计,由于种植业盲目、超量使用化肥,目前生产条件下,近50%变成氨态氮进入空气,成为诱发雾霾的重要污染源。

2、养殖业排放

研究表明,规模化畜禽养殖会产生大量的氨气。由于养殖场的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太多,这些粪便和尿液不能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就堆积起来,排放出大量的氨气,占氨排放的30%。

3、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污染

  相当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围村,无序堆放,臭气散发,污水未经任何处理,乱排乱放,形成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乱象,农业污染中占比10%。是一大污染源,应引起足够重视。

4、工业三废排放

   除了种、养殖业氨排放以外,其它如化肥工业、食品加工、制革等工业污染源占比10%,。

二、土壤现状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作物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例如,渭南辖区内的白水苹果、蒲城酥梨、临渭葡萄、大荔冬枣、合阳红提等在全国均具有相当影响力。 但是近年来,经济作物超量用肥现象突出。果业、蔬菜生产中,化肥、农药用量是大田的3—5倍,超国际警戒线10倍以上(国际化肥施用量警戒线为每亩15公斤)。由此导致土壤质量直线下降,土壤病、土传病害大面积发生,土壤“瘦、板、馋、酸、咸、脏、杂”,最终导致果树寿命降低、产量下降、质量不优,价格下滑,难以进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直接影响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2014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公布土壤污染状况面积为19.0%,2015.7.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披露,全国土壤污染、酸化、板结、退化面积达到40%。重雾霾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农业种植发展到今天,土地流转、规模化种养殖、家庭农场等现代化经营方式不断扩大,人们不断追求高产,采用工业化的方式来生产所谓的“有机”农产品,不断加大化肥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忽视了农业生产中“氨”蒸发对空气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土壤、水体的连锁污染。比雾霾天气更让人揪心的土壤污染、酸化、板结、退化问题,以其特有的隐蔽性、潜伏性、滞后性和不可逆性,既严重危害食品安全,危及大众身心健康,又是雾霾天气发生发展的主因之一。

三、建设“健康田园”、严控雾霾天气的思路

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创立了土壤病防控、土传病害防控和中国式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三大技术体系,倡导以环境友好的方式从事农业生产。通过大量使用“赛众牌土壤调剂”,一方面活化土壤、净化土壤、调理土壤、肥沃土壤;另一方面,还可以大幅提高氮的利用率到60%,大幅减少化肥施用量,由此大幅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质量,达到“超有机”产品的营养、保健、安全、健康水平,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民众舌尖安全,并且减轻、减少重雾霾天气的发生。这样的农业,才是真正的生态农业。

我们建议:

1、宣传教育。加大对中央农业农村一号文件精神、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宣传教育。没有净土、碧水、蓝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推进。应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活动,树立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良好氛围,实现净土、碧水、蓝天的建设目标。重点治理土壤酸化、板结、退化,大气PM2.5,水体富营养化,降低空气中CO2、氨气、硫氮化合物等有害物质。

2、农田控施。深入宣传贯彻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及面源污染的部署要求,用法治手段严控农用化肥、农药、激素用量;用科技示范的方法树立不用、少用农用化学品的典型,典型引领,转型升级;扶持有机种植、健康田园、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行业发展壮大,给予补贴倾斜、资金扶持、税赋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支持。同时,要纠正 “一刀切”向农田加大有机肥投入的片面认识,让广大土地经营者明白土壤一价离子过剩造成的恶劣后果(土壤病、土传病害大面积发生,产量下降、质量不优、效益不高)。

3、水田控用。全国水田面积较大,湿地面积不少,产出率较高,形成不少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如淡水鱼、莲藕等,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化肥、激素、抗生素,是大气、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理。坚决杜绝化学品的超量投入,利用矿物法土壤、水体修复技术措施,通过投放具有吸附性的高能物质,提高土壤和水体的自净化能力,大幅度减少水田、湿地向空气中散发污染物,这是我们治霾新思路的技术重点。

4、畜牧业控管。近年畜牧业发展较快,奶牛、生猪、家禽规模养殖不断发展扩大,但总体水平较低,特别是养殖中滥用激素、抗生素、添加剂,产生的排泄物不经科学处置,随意堆放、运输,是大气、土壤、水体重要的污染源,应在养殖业中,加大科技水平的提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自建周边绿色林带,形成绿色屏障,科学处置畜禽粪便,添加具有吸附功能的矿物质,吸附降解有害物质,减少污染排放,开展综合利用。不断提升养殖业的发展水平,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压力。

5、工业控放。继续加大对工业企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交通污染源、燃煤锅炉、施工场地扬尘排放的管控力度,严管严防,高污染企业应下决心关、停、并、转。提倡工业企业自建绿色林带,形成绿色屏障,自我消化、降解、吸附污染物。

6、植树种草,还林还草。着重做好冬季、早春的植树种草工作,科学配置绿化树种,增加常绿树种和大叶片树种栽植和退耕还林还草,减少土壤裸露,形成大面积氧吧,阻隔、吸附、转换雾霾中的CO2及pm2.5,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科学减霾、治霾。还应在城市楼顶推广养花、种菜、增绿,增加绿色植被,秋冬季可以大量稀释空气中的CO2及pm2.5,大面积培育冬季耐寒阔叶树木减轻冬季雾霾危害。

四、赛众公司新型农业科技及其创新点

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矿山开采、科技研发、生产推广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自主研发、生产、推广“赛众牌土壤调理剂”、赛众28(精制)有机肥及系列产品,现有三处生产基地,年产能40万吨,占地百余亩,注册资金7000万元,固定资产8000万元。已通过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公司法人吕周锋董事长是渭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创新人才、陕西省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赛众公司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先后获得化工总会、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等单位“中国绿色无公害环保型肥料”“2012中国新型肥料竞争力企业50强”称号、“中华工商联合会科技进步奖”、“渭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拥有六项国家专利,2016.12月“防治作物再植障碍”专利荣获“第十八届国家专利优秀奖”。

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土壤治理创新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按照“土壤保健→植物保健→人体保健”的思路,创新了土壤修复、土壤保健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赛众公司在国内首创“矿物法”土壤修复、土壤保健专利技术,攻克了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土传病害、破除土壤板结、调节土壤酸碱度及理化性状等诸多世界性农业难题。

赛众公司研究开发出“富氧法”水体、湿地修复保健应用技术,在净化水体、湿地、水质方面显现出独特的功能,可以保障灌溉、养殖水质洁净健康,从而促进植物健康、水产品安全和人体保健。   

赛众公司提出大气治理创新思路,即“交换法”,旨在疏通作物与大气之间的交换通道,提高富氧离子与霾物质的交换量,净化空气,变废为宝,消除雾霾。

 科技成果有赛众28—特种配方肥料、赛众28有机肥料、赛众牌土壤调理剂、赛众28—净水剂(鱼塘),在活化土壤、净化土壤、调理土壤、平衡营养方面取得突出成果。

 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获得六项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12月,赛众产品“防治作物再植障碍”专利获得“第十八届国家专利优秀奖”,为土壤环境修复治理创造出了一条价格低廉、方法简捷、效果卓著的新途经。同时,赛众公司为促使土壤保健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组建了“赛众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发展会员一万余名,并在全国各地成立“土壤病防控、土壤保健技术服务中心(工作站)”463个。

赛众土壤调理剂及系列产品,以贵重药用矿石为主要原料生产,内含多种中微量、稀土元素、有益元素,施用后能改良和净化土壤,补充和平衡土壤营养,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多年大量试验表明,赛众土壤调理剂具有以下效果:补充土壤氮、磷以外的其他营养元素,平衡营养,增产提质;快速形成水稳性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破除板结;增强植物抗逆性,吸附、降解、钝化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及重金属,抑制土壤真菌、消除重茬障碍;调节土壤PH值(酸碱度),解除酸化和盐渍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恢复土壤原生态。

植物所需营养(除去液态水以外)还有两种形态,一是气相,包括碳、氢、氧,从空气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占到植物所需营养物质的60%以上,可交换、呼出巨量负氧离子。二是固相,包括三要素(氮、磷、钾)及中量、微量元素,只占到植物所需营养物质的5%。创造条件,地上问题从地下解决,做好植物体从根系到叶面健康工作至关重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志辉研究员、李会科博士等人用赛众调理剂作为试材进行作物硅细胞壁修复研究多年,初步证明,赛众调理剂配方中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可以修复根系、修复根系细胞,增加植物呼吸系统的呼吸量及转换量,大大提高氮的利用率,调节氮在植物体内的良好分配。在常规栽培条件下,搭配施用调理剂,氮肥用量可减少50%,苹果连年获得丰产、稳产、优质、高效,而且虽然土壤缺氮,苹果叶片却不缺氮,说明大气中氮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转换、利用。

十多年来,公司以六项国家专利技术为基础,创立了土壤病防、土传病害防控和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三大技术体系,首倡“净土高产、洁食高效”的新理念,除在渭南各地大面积使用外,还推广到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推广面积近2千万亩,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西至新疆,东到山东,赛众产品在粮食、蔬菜、果品等方面都显现出巨大的经济、社会效果,为农民增加收益上千亿元。2015年,公司开展的“测土诊病”活动深受农户欢迎和赞誉。 在化肥用量减少30—50%的情况下,苹果、蔬菜、水稻长势良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控制空气污染(雾霾)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赛众净土科技不断创新、进步, 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肯定和奖励。

2006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在站内及林皋镇可仙村曹谢虎苹果园试验证明:赛众土壤调理剂具有促生长、治根腐、抗重茬、提品质、保健康的诸多功效。

2012—2014年陕西省土肥站在城固县柑橘园使用赛众调理剂进行优质高产试验,结论为:单果重从149g增加到165g,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1.1%,糖酸比增加14.1%,VC增加13.4%,品质大为改善。着色均匀,耐储耐运,提早上市。

2013.6.26由赛众科技专家团队创立的“中国式有机农业栽培技术”,由山西科技厅牵头,中国科学院华维武院士领衔的专家组在京召开“中国式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鉴定会”赛众产品及技术模式达到供港农产品标准,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褒奖并顺利通过鉴定,认定该生产模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4年山东省土肥站在东营市河口区使用“赛众土壤调理剂”进行盐碱地改良,取得显著效果。

    2015年10月湖南省农科院土肥所李明德研究员主持在湖南水稻种植上使用“赛众土壤调理剂”,进行降低水稻重金属镉的试验研究,使用当年,重金属镉在稻米中的含量降幅达到38.6%,稻草镉含量降低28.7%,经检验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增产、提质保健康效果显著。

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程存刚副所长主持下,在砬子山24区基地用“赛众土壤调理剂”进行苹果优质高效实验示范,取得成功。报告结论为:1、外观品质:单果重增加12.25%,果形指数增加3.7%,果实着色面积增加5.88%。 综合表现为果个增大,果形高庄,颜色红艳美观。2、内在品质:可滴定酸增加13.3%,可溶性固形物增加12.8%,硬度增加9.4%,维生素C增加17.9%。综合表现为果实风味更加浓郁、爽脆,果品贮藏性增加,维生素含量明显提高。

五、建议加大对赛众调理剂的普及推广

   基于以上分析,在目前条件下种植业施用化肥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何既保障农业高产,实现减量增效,满足市场需求,又减少氨的排放,抑制空气污染(雾霾)进而对土壤、水体的污染,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因此,我们呼吁要深刻理解贯彻2016.5.30颁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力扶持、推广赛众公司创立的土壤病防控专利技术、土传病害防控专利技术、中国式有机农业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新型农业科技,在全社会示范、普及推广应用赛众土壤调理剂。在果树、蔬菜及农作物种植领域,用赛众科技引领科学种植,增加有机肥投入,减少化肥、农药、激素、除草剂的用量,科学管理,实现农业丰产、优质、高效,治理土壤污染,彻底解决土壤“瘦、板、馋、酸、咸、脏、杂”问题,并显著减轻空气污染(雾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